<delect id="nxzdl"></delect>
<noframes id="nxzdl">

<p id="nxzdl"><delect id="nxzdl"><menuitem id="nxzdl"></menuitem></delect></p><pre id="nxzdl"><p id="nxzdl"></p></pre>

<p id="nxzdl"></p><p id="nxzdl"><p id="nxzdl"><delect id="nxzdl"></delect></p></p>

<noframes id="nxzdl">

<pre id="nxzdl"></pre>

<p id="nxzdl"><output id="nxzdl"><menuitem id="nxzdl"></menuitem></output></p>

<p id="nxzdl"><delect id="nxzdl"><delect id="nxzdl"></delect></delect></p>
<p id="nxzdl"></p>

<p id="nxzdl"><output id="nxzdl"></output></p><pre id="nxzdl"></pre><p id="nxzdl"></p><pre id="nxzdl"></pre><p id="nxzdl"></p>

<p id="nxzdl"></p>
<pre id="nxzdl"></pre>

<output id="nxzdl"><output id="nxzdl"><menuitem id="nxzdl"></menuitem></output></output>

<pre id="nxzdl"></pre>

首頁 > 美麗瀏陽 > 瀏陽概況 > 自然資源

自然地理

發布時間 : 2022-11-29 來源:市數據資源中心 字體大?。?a class="bigger">


【位置面積】 瀏陽市位于湘贛邊界,湖南省東部偏北,省會長沙市的正東方,分別與株洲市荷塘區、蘆淞區、石峰區、醴陵市;長沙市長沙縣、雨花區;岳陽市平江縣;以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、銅鼓縣、萬載縣,萍鄉市上栗縣等 11個區(縣、市)交界,邊界線總長571.75千米;域內東西長125.8千米,南北長80.9千米,全市居北緯27°51′~28°34′,東經113°10′~114°15′,總面積 5007.75平方千米。占全省總面積21萬平方千米的 2.38%。

【地質地貌】 大圍山、連云山、九嶺山為境內主要大山。瀏陽整個地勢東北高峻,向西南傾斜遞降。最高峰為大圍山主峰七星嶺,海拔1607.9米,最低柏加鎮渡頭村塘灣,海拔37.5米,高差1570.4米。地勢高低起伏大。主要山嶺脈絡清楚,皆呈北東至南西走向的雁行背斜山地。嶺谷平行相向,形成官渡﹑大瑤﹑北盛三個較大盆地和一個瀏陽河谷地。市內水系發育,地表切割強烈。河曲發育,堆積盛行,出現河漫灘和多級階地,沿水系形成現代狹長的河谷、溪谷沖積平原。山地丘陵隆起長期處于剝蝕狀態,山勢陡峭,坡度較大。全縣30°以上的占47.1%,25°~30°的占12.1%,20°~25°的占10.0%,15°~20°的占7.9%,10°~15°的占5.3%,5°~10°的占 2.4%,小于5°的占14.4%。在外營力作用下,現代地貌繼續沿著削高填低的趨勢發展。市內地質構造與巖性比較復雜,前震旦系的變質巖面積占58.67%,第四紀沖積物占15.48%,紅巖占9.01%,花崗巖占8.45%,砂頁巖占4.91%,石灰巖占2%,沙礫巖占1.48%,在內外營力長期交互作用影響下,形成多樣地貌類型。各類地貌組合分布,基本由東北向西南依次為山、丘、崗、平呈階梯狀,并大致沿著瀏陽河谷地北、東、南三面呈斷續性環帶狀分層排列遞降。同時沿撈刀河、瀏陽河、南川河谷地兩側逐級抬升,具有高低分層,逐步過渡的分布規律。

【自然資源】?域內已知有各類礦藏、礦點和礦化點共 190多處,其中大型礦床6處,中型礦床12處,小型礦床 12處。已知礦種有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鉛、鋅、鎢、錫、鉬、汞、銻、鈷、錳、鋰等45種。域內土壤種類多樣,共有9個土類,18個亞類,63個土屬,181個土種。耕型土壤以水稻土和紅壤為主,水稻土面積6.04萬公頃,占全市總面積的 14.15%,占耕地面積86.87%,紅壤土面積9093.33公頃,占旱地面積93.73%,占耕地面積12.97%。域內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,根據1999年野生動植物資源普查,列入保護的野生動物有49種,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云豹、白獾、黃腹角雉、白頸長尾雉、山鷓鴣、黑麂6種,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穿山甲等14種,省級保護果子貍等29種。有植物47種。其中一級保護植物有伯樂樹、銀杏、南方紅豆杉3種,二級保護植物有香果樹等22種,三級保護植物有穗花杉等22種。主要林業資源有松、杉、楠竹、茶、油茶等。

2021年全市林地面積34.47公頃,森林蓄積量1558萬立方米,森林覆蓋率66.2%,封山育林13.33公頃,保護濕地1.1公頃,古樹名木2130株,擁有2個國有林場,7個國家、省級自然保護地。全市林業總產值超過300億元。

【河流水系】 域內三大水系瀏陽河、撈刀河、南川河分別匯入湘江、淥江,瀏陽河、撈刀河為湘江一級支流。瀏陽河由分別發源于大圍山北、南麓的大溪河、小溪河匯入高坪鎮雙江口,流經本市19個鄉鎮(街道)至長沙市開福區入湘江,全長222千米,域內長175.8千米,流域面積 3211平方千米,多年平均水量27.98億立方米,水能蘊藏量11.44萬千瓦,占全市的80%;1986年10月,瀏陽市在瀏陽河小溪河下游,石灣鄉(今高坪鎮)境內距瀏陽市區28千米處株樹橋開工建設株樹橋水庫,1992年10月竣工。株樹橋水庫是大(2)型水庫,水庫集雨面積564平方千米,正常蓄水位165米,是長沙市最大的水庫。2010年8月,株樹橋水庫至長沙引水工程竣工通水。2021年,株樹橋水庫實現供水2.1億立方米,完成發電3766萬千瓦時。撈刀河源于石柱峰,流經本市7個鄉鎮,至長沙市開福區入湘江,全長144千米,域內長78.2千米,流域面積1135平方千米,多年平均水量9.24億立方米,水能蘊藏量1.91萬千瓦。南川河源于江西省萬載縣金鐘湖,至改江入瀏陽文家市鎮,流經5個鄉鎮,由金剛鎮入醴陵市,經株洲市淥口入湘江,多年平均水量5.33億立方米,水能蘊藏量0.88萬千瓦。

【氣候水文】?瀏陽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。東北部以中低山為主,夏涼冬冷,光熱偏少,降水偏多;中、南部地區,冬少嚴寒,夏少酷熱,光熱充足,雨水適中;西北部撈刀河流域屬湘中丘陵盆地氣候類型。從東部最高點七星嶺至西部最低點瀏陽河出境處高差1570.4米。氣候受地勢影響,由湘贛邊界山區氣候向湘中丘陵盆地氣候過渡。且因河谷平原向兩側逐級抬升,平、崗、丘、山依次排列,具有高低分層,逐步過渡的分布規律,從而導致全市水熱狀況復雜的垂直差異。大圍山、連云山兩山東北至西南橫亙,特別是連云山脈斜劈全市,使北方冷氣受阻,因此,全市形成亞熱帶夏長炎熱盆地谷地氣候區、亞熱帶夏涼多雨山區臺地氣候區、夏涼冬凍高山氣候區三大塊較明顯氣候區。市內歷年平均降水量1400~1800毫米,山區較多,平原較少,多雨中心在寶蓋一帶山區及大圍山、連云山地區,年降水量1700~1800毫米,原寶蓋鄉寒婆坳高山記錄曾達2200毫米。少雨地帶在西部盆地和大瑤以南的平原地,年平均雨量在1500毫米以下。2021,瀏陽市天氣氣候情況復雜,呈降水偏的趨勢。年平均氣溫18.9℃,比歷年同期(17.5℃)異常偏高1.4℃,比2020年同期(18.4℃)偏高0.5℃;年極端最高氣溫38.7℃,出現在8月1日,極端最低氣溫-5.3℃,出現在19日。年降水量1377.7毫米,比歷年同期(1551.3毫米)正常略11.2%,較2020年同期(1953毫米)異常29.5%;年內共出現5次暴雨過程。年日照時數1597.2小時,歷年同期(1594.8小時)基本持平,比2020年同期(1354.5小時)偏17.9%。
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五月婷婷018